最新网址:rediandy.com
字:
关灯 护眼
西瓜书屋 > 全球财富 > 第46章 温州炒房团列传(二)
推荐阅读:

第46章 温州炒房团列传(二)

温州人丁冬给自己打电话,约在这里见面,彭渤原以为是对方想与他在金茂大厦上有什么合作。

今年三月份,沪海的陈勇以每平米3000美元的价格,一次性买断了沪海证券大厦1240平米的楼面,成为和巴黎银行、美洲银行一起入驻该大厦的非公企业,成为这一年沪海十大经济新闻,这也让彭渤也早早把目光投向了金茂大厦。

可是,眼前这个面色灰黄,一口江浙口音的人,真正的目的却不是金茂大厦,他的目的在于炒房,这个行业,他不想参与。

丁冬见他扭身要走,赶紧拦住他,从车里拿出一捆钱来,四个伟人版的百元大钞,整整齐齐地码在一起,“彭先生,我是有诚意的,这是我的定金。”五短手掌拍在钱上,发出沉闷的响声。

见过钱,没有见过这么多钱,也没有见过这么多钱象拎点心一样被人拎在手上,吴千语看看彭渤,见他脚步不停,自己也快步跟了上来。

虽然她不明白彭渤为什么要离开,可是她知道,彭渤要走,自己多留无益。

“我知道榜爷不缺钱,但是现在有赚钱的机会为什么不合作一把?”丁冬仍不死心,小跑着快步拦住彭渤。

“没必要。”简简单单三个字,“千语,打车。”

吴千语站在路口拦车,彭渤看看丁冬的奔驰,嗯,看来,自己是时候买一辆车了。

“有钱不赚?”丁冬显然不能理解彭渤的想法。

“有的钱能赚,有的钱不能赚,”彭渤态度强硬,“这种钱就属于不能赚的。”知止,知道什么时候阻止自己的欲望,这在商界很重要。

“彭先生,这个分成比例不少,”丁冬抬头仰望着一米八的彭渤,“你一分钱不用出,只需每年提供资料,用你们沪海话讲,就有大把的钞票赚,当然,你拿三我拿七,我的后面还有别人。”

彭渤紧交牙关,一言不发。

吴千语还是不明白,“他想干什么?”她用英语问道。

“炒房!”彭渤突然注视着这个丁冬,作为一个财经记者,在他的记忆当中,2001年8月18日,这是一个多么吉利的数字,150多个温州人坐满了三节火车厢,浩浩荡荡抵达沪海。

沪海房产协会甚至收到领导指示:一定要把温州看房团服务好。那次,温州人砸下5000万,让沪海人大喜过望。两个月后,又一波温州看房团莅临,成交8000万。

就这样,温州看房团在惊人的豪买中,跃上历史舞台。

现在,不排除在历史的浪潮中,有提前冒险试水的人,这个丁冬就是这样的人。

“你一人来的?”

丁冬笑了,这句话听起来有门,做生意嘛,与演戏一样,心里想的与嘴里说的,手上做的,不是一回事,“这趟是我一人来的,但是我背后很多人。”

彭渤明白,他们这是在试试水温,如果成的话,马上就会有千万个温州人扑向沪海,如果不成,那么这股洪流就会卷向其它城市。

广昌公寓,梧桐里……多少个沪海人家,在沪海的屋檐下,将面临房价的步步高企,也罢,自己虽然阻止不了资本的潮流,那么让这个过程推迟三五年,这也算对这座城市的报答,火中取栗,顺手玩一票大的,自己也能象老牟一样,搞一个自己的门头沟!

“你们有多少资金?”

资金?丁冬立时眉开眼笑,“这次,我是带着八百万来的,资金嘛,随调随有。”

上世纪90年代,温州中小企业异军突起,大小老板个个手握百万,四处为钱找出路。在把温州当地的房价炒高后,500公里外的沪海,这块此时风险更低、空间更高的地产价值洼地就进入了丁冬这样的人的视野。

推荐阅读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