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新网址:rediandy.com
字:
关灯 护眼
西瓜书屋 > 崇祯大明 > 塞下秋来风景异(四)
推荐阅读:

塞下秋来风景异(四)

还不是为了自家的利益着想。

崇祯一阵无趣,以他了解到杨鹤的为人,和他曾经看到的资料大不相同,说一声老狐狸都是在侮辱人家的智慧。

仔细想想也是。

能够在错综复杂的大明晚期,还能做官做到这个封疆大吏的地步,哪有简单的人物。

打了个哈先,想着有点累了,应该午睡一下。

“早知道应该把自己的皇后带上,一个人真的有些无聊。”

崇祯嘀咕了一声,向着他的住处走去。

**

而比崇祯先行一步的孙传庭也已到了遵化。

遵化隶属京师顺天府蓟州。论路程来说,其实比崇祯从北京到西安府还要近。

只是带了二十万两银子走路,谁都想要分一点红利。

谁知在走的时候,被崇祯交代了,不用理会旁人之后,一路上就不是很太平了,各种事故不断。

一会路断了,一会桥断了。

又或者前面有人一群饥民跪在路中央,就是为了要一点施舍碎银子。

可他哪敢开这个口子。

只要银子出去一两,那么整车的银子就绝对保不住了。

事情不大,却让人很窝火。

他没有皇帝处置官员的权利,自然一路上只能当龟孙子忍着,然后把那些他认为可疑的官员名字,记在小本本上。

反正皇上在他走的时候是这么交代的。

在历史上的遵化兵变很有戏剧性,也很侮辱人的智商。

王应豸作为阉党余孽、漏网之鱼,巴结九千岁魏忠贤的那段历史始终是他的一块心病,换句话说,就是有一段不清白的政治历史。新皇继位后,未加惩处,自然感激涕零,誓当知恩图报。现得到皇上的嘉奖,自然要想方设法完成裁饷指标。可是报高指标容易,张嘴拍脑袋就成,实实在在完成谈何容易。
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

王抚台为此终日里绞尽脑汁,愁眉不展。领导愁在脸上,下属看在眼里。这时候,有一位援兵营游击(略相当于营长)戚司宗带头倡议捐出三个月军饷,完成蓟州镇的裁饷指标。他所部援兵营经过长官的思想动员,很快完成了捐饷任务。王巡抚大为高兴。但是,蓟州镇全镇成百营军兵,诚心愿意捐出自己三月军饷完成巡抚的政治任务的想来不在多数。其他各营看到援兵营捐饷,都害怕轮到自己,人心浮动,情绪不稳,于是各种流言顺势而生。各营哄传王巡抚已经下令,全镇军兵,一律以戚司宗援兵营为榜样,捐出三个月军饷,以完成裁饷任务。

当时,蓟州镇已经拖欠八个月军饷,士兵们早就怨声载道,此时又听说要捐饷,更加群情激奋。一些胆大的士兵,带头闹饷,不但不捐三个月军饷,而且要把八个月欠饷也要回来。刚好这个时候,新任户部蓟州饷司郎中(正五品)吕一奉贴出告示“他到任十月以来,每月按时足额发放粮饷,并无亏欠,至于他到任之前的欠饷,是前任饷司郎中任内之事,概不与他相干”

看了这份告示,蓟州镇的弟兄们愤怒的火山彻底暴发了!

三月初一,把守烽火台的台军纷纷下台,从汉儿庄白羊谷出发,一路串联,发动沿途军士,向西而行,如滚雪球一般,队伍越聚越多。

王抚台本来想在新皇面前立新功,没想到弄巧成拙,他老先生治下的弟兄们给他来了这么一出,这一下,王抚台名扬天下,从缩兵就饷的标兵变为激发兵变的祸首。王应豸在府衙大骂这些贼变军,恨得咬碎金牙,突然计上心头,命令手下亲信在变军们吃的饼饭,喝的泉水中下毒,索性将这些贼子一齐毒毙,也落得个干净。

这一手确实够绝,试想能把数万变军一齐毒毙,不漏痕迹,不使漏网,需要多大的道行?纵观天下,不得不佩服王抚台的胆略和豪情。

按照抚台的指示,属下们依计而行。不出预料,陶醉在胜利的喜悦中的革命兄弟们放松了警惕,在王抚台的神药之下,倒下了一大片,但是王抚台毕竟不是毒手药王,他的神药也不是七星海棠,未中毒的变军还有不少,于是士兵们出离愤怒了,一跃而起,讨饷运动由文斗发展成为武斗,开始打砸衙门,抢劫商户,蓟州大乱。蓟辽总督喻安性一看势头不好,转而采取武力镇压,处死带头闹事的变军九人,暂时稳定了社会秩序。

而这一次,朝廷没有让裁军这件事情发生,却神奇的是遵化兵变还是发生了。

其原因也是崇祯解散了京营这件事情开始的,咱们自作聪明的王大人,很能理解上意,私自打算解散南北两营的士兵。

这样一来不但讨好了京城里的皇上,还能解决那些发不出饷银的问题,简直是一举两得的好办法。

当时崇祯接到这个消息之后,在乾清宫里恨不得跳脚骂娘。

为了怕有人造反,他连驿卒都不敢裁撤,更何况那些吃粮饷的士兵,京营能够解散的原因实在是没有几个人还在服役。

一切都简单明了,却还有人自作聪明的给他找事。

于是就派遣了孙传庭一人,只需带足银两就成,而且为了怕事态进一步的恶化,先行下了诏书。

意思也就是,这些拖欠的饷银,朝廷承认,会足额发放的,不要闹事就行。

走走停停,到了九月份,才走完了这一场奇迹之路。

还没有走进遵化城,就已经有人前来堵截。

然后一传十,十传百,围着的人越来越多。

孙传庭现在还很年轻,哪见过这种阵仗,一时有点麻瓜。

不过好在反应还算很快,没有敢放枪示威,而是立刻就拆掉了一辆马车,临时拼凑成桌子,当场发放粮饷。

这一次发饷银,直接发了三天两夜才算完事。

本来应该是每人三两银子的粮饷,被崇祯提及多加一两,二十万两白银哪够全部饷银。

于是还剩下了差不多几千人,没领到银子。

“我也是当兵拿饷的人,皇上发了圣旨,说给诸位补齐,就一定会补齐,银子会有的,只需再等一天时间,若是诸位拿不到粮饷,我孙传庭的人都就给诸位奉上。”

站在车架上,面对着黑压压的一片人头,大力的拍着胸膛保证着。

毕竟有了前车之鉴,剩下的人也就信了朝廷,信了皇上,反正人家二十万两白银都出了,还真能亏了他们剩下的一点尾巴不成。

(本章完)

推荐阅读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