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新网址:rediandy.com
字:
关灯 护眼
西瓜书屋 > 我成了大明勋戚 > 420 通敌叛国 (二合一)
推荐阅读:

420 通敌叛国 (二合一)

,我成了大明勋戚

兵部尚书于谦举荐内阁大臣沉忆辰担任会试总裁?

这一幕出现让在场官员面面相觑,前几日在廷议上面,沉忆辰不是还公开站出来反对于谦,怎么这么快就和好了。

莫非当时情景,是两人合力唱的一出戏?

百官惊讶,唯独沉忆辰的神情没有丝毫变化,无论是之前的意见相左,还是现在的主动举荐,其实于谦始终没有改变过。

刚正不阿,凭借公心大义行事,才是属于他的本色!

坐在龙椅之上的景泰帝朱祁玉,面对于谦的举荐,脸上神色非常复杂。

其实在他的心中,最初的会试人选总裁就是沉忆辰,毕竟满朝文武中能称得上心腹寥寥无几,除了太监外仅于谦跟沉忆辰两人有从龙之功,勉强算得上是自己人。

但于谦授衔太保加兵部尚书一职,并且还特旨总督天下兵马,已然是大权在握。如果再担任会试总裁的话,朝中门生故吏遍地,势必会形成尾大不掉的局面。

不管于谦表现的多么忠诚公正,身为皇帝得考虑下朝堂势力平衡,剩下的合适人选只有沉忆辰。

但问题是前几日廷议上面,太监喜宁最后说出来的福建右布政使宋彰之死,暗暗吻合了当初皇太后提及的鲁王之死,矛头全部指向跟沉忆辰有关系。

诛王杀官的举动,毫无疑问会触动到任何一位皇帝的逆鳞,事后景泰帝朱祁玉心中生出了深深的忌惮,不知道沉忆辰他的目标或者说野心到底是什么。

如果再让他担任会试总裁,会不会最终养虎为患?

就在景泰帝朱祁玉犹豫的时刻,内阁首辅陈循当即站了出来拱手道:“陛下,沉中堂功名成绩世间仅有,被天下士子视为文人榜样,他若是担任会试总裁,定能彰显我大明文风昌盛!”

陈循站位了沉忆辰?

于谦举荐沉忆辰,起码还在百官的意料之中,陈循可是跟他毫无关系,甚至更偏向于文官集团,为何会在这种紧要关头背刺杨鸿泽跟贺平彦。

别说文官们想不明白,就连沉忆辰自己都没有料到,会出现这样的场景。不过同为阁臣的高穀脸上,却出现了一抹神秘笑容,看来元辅是听进去自己的劝告了。

内阁新晋的几名后辈阁臣中,杨鸿泽是礼部尚书胡濙扶植的,贺平彦是吏部尚书王直扶植的,唯独沉忆辰跟商辂两人,背后并没有站着什么大老的影子。

一定要算的话,沉忆辰身后站了成国公等一众勋戚。

陈循没有自己扶植的后辈对象,无论他如何帮扶杨鸿泽跟贺平彦等人,都无疑是帮助他人做嫁衣。相反沉忆辰此人恩怨分明,哪怕曾经年少轻狂过,至少不是什么卑鄙无耻之人。

示好沉忆辰,可能不会为己所用,但结下一片善缘,关键时刻说不定就能起到很大作用。

更重要的是,杨溥对于高穀跟陈循两人,都有过知遇之恩。他临终前选择了继承衣钵的人选是沉忆辰,陈循不看僧面看佛面,怎么也得回报一下当初恩情。

“臣附议元辅所言,还请陛下任命沉中堂为会试元辅!”

高穀当即站了出来表示赞同,为沉忆辰任命添一把火。

“臣附议!”

随着高穀表态,内阁中最后一名正统朝的元老阁臣苗衷,此刻只能展现出共进退的态度。

如今内阁示弱,几位阁臣再不团结一致推出扛鼎后辈,日后将被六部给压的毫无地位!

几名阁老相继出列举荐,让这场会试总裁人选,更是增添了一抹特殊火药味。从永乐朝开始,就出现了阁部相争的场面,现在恰好双方举荐人选向左,又一次展现了阁部之间的分歧。

看来“三杨”逝去后,内阁是不甘心屈居于六部之下啊。

阁部相争,能作出裁决的人选,只剩下当今天子。于是乎奉天殿内外百官,纷纷把目光望向了上方的朱祁玉,想看看他到底是会选择杨鸿泽跟贺平彦两人,还是沉忆辰。

就在场面气氛逐渐凝固,朱祁玉感到左右为难的时刻,一阵急促的铃铛声音从丹犀之下传来,让满朝文武下意识往后看去。

历朝历代紧急军情,都有着属于自己的加急方式,宋朝是用御前下发的金字牌来作为信物,从而衍生出历史上着名的十二道金牌令箭,勒令召回前线作战的岳飞退兵的故事。

明朝紧急军情的特殊信物,就是信使身上夹带铃铛。每到一处驿站当听到铃铛声音响起,驿丞要立即准备好换乘的马匹,不分昼夜继续往下一个驿站前行,达到惊人的日行八百里加急速度。

正旦朝会上能出现紧急军情的铃铛声音,意味着边关出现重大战事。要知道现在宣大防线除了两座主城外,仅仅来得及修复为数不多的几座卫城堡垒,鞑虏想要越境入侵可谓是相当简单。

冬季理论上不是鞑虏犯边的好时机,但万事没有绝对,谁也不敢保证边境就一定相安无事。

很快一名通政司官员,托着呈有边关紧急军情的托盘,送达到了御桉面前。京师守卫战的危急可谓是历历在目,朱祁玉不敢有丝毫的耽搁,当即打开奏章翻阅了起来。

殿内的文武百官,纷纷用着眼角的余光,打量着朱祁玉脸上神情变化,希望能从中大致推断出边关紧急军情的祸福。

只见景泰帝朱祁玉的神情,从最开始的严肃,转变成一种欣喜,紧接着又浮现出愤怒。种种变化让殿内群臣有些捉摸不透,到底边关发生了何事,能让皇帝脸色都阴晴不定?

看完之后,朱祁玉放下了手中的奏章,面对奉天殿内外群臣的好奇心态,他缓缓开口说道:“大同急报鞑虏从义州犯边,好消息是总兵郭登提前布下埋伏,瓦刺部一战损失战兵六千余人,而我大明虎贲伤亡仅仅数百!”

“恭贺陛下,喜得大捷!”

数十比一的战绩,放在冷兵器时代几乎相当于一边倒的屠杀,除开京师守卫战这种绞肉场,明军已经许久没有对鞑虏单方面造成如此大的伤亡。

哪怕正统九年成国公朱勇出塞讨伐兀良哈三卫,实际战果也不过一两千颗人头。如果大同总兵郭登的军报没有造假,那这绝对称得上是一场大捷!

“大明虎贲扬我国威,恭贺陛下!”

推荐阅读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