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当家亲自下地,还只用到龙小石、郭兆麟两人,完全是按照一个标准家庭(小强旅老营一个标准家庭是按照三个劳动力来配置的)来实施的,并没有用到亲卫队。
这让其他人也不得不如法炮制,幸亏龙十三的手下大多数都是农户出身,虽然这几年没有握锄头把,但捡起来还是很容易的,当然了,这些人自然不是龙十三,不是所有的人都有耐心从头到尾完成二十亩田地的耕种。
但这就够了,龙十三要的就是一个表率作用。
龙十三如此做派,倒是让跟着他的那一百多老童生、老账房更加有信心起来。
在他们的心里,“一个重视农桑的人肯定不会是一个坏人,也是值得投效的人”,于是,他们倒是真真切切以家庭为单位开始了春耕。
“与民同耕”
这个消息很快就传遍了整个南阳府。
这在当地的百姓中就极具感染力了。
历史上,自然不乏重视春耕者,不过,无论是皇帝、大臣,抑或地方官员,最多假模假样地在田地将绑着红绸的犁铧扶一下而已,从未有人真正下地干活的。
而在湍水以西,那里有两万五千户小强师的老营农户,龙十三将其分成了五个县,每个县五千户,下辖五个乡,每个乡一千户,下辖十个村,每个村一百户。
而一个村的人全部居住在一起,就是以以前村落为基础的扩建的,龙十三并没有将土地分给他们。
他正在南阳府的大地上施行一种新的模式。
老营以名义上是“屯田”的形式,实际上是后世“集体农庄”或农业工人的模式集体劳作,还是按照一户二十亩,一个村子就是两千亩,每户由本部发放一定的薪饷,所产粮食除去本村的粮种和口粮后,全部上缴。
而更多的当地人依旧是发放新田契、缴纳田赋的形式进行耕种。
明面上,龙十三同老营的青壮说的是,“兵荒马乱的,无法保证是否能在这里长期待下去,于是就这样安排”
于是,老营的青壮们就无话可说了,不过当他们真正投入到劳作中去时,很快就发现了这种模式的好处。
二十亩土地,看起来不多,不过若是没有耕牛、耕马,光靠人力来完成,那将是一个极其艰巨的工作,而就算有了耕牛、耕马,也需要十日左右才能最终完成。
在耕作时还好一些,如果到了收获,依着此时完全靠着人力的条件,将更是一个极为辛苦的工作。
但如果是一个村落的一百户人家,其中至少有一百个能够使用耕牛或耕马的壮劳力,村长将其合理分配到田地里后,一个人一头牛每日就能完成两亩地的耕作,一百人就是两百亩,两千亩土地十日就能轻轻松松完成。
正式播种时,一人在前面驾驭耕牛,次一些的劳动力在后面播种,壮妇在家里做饭,同样高效的很。
插秧时,其人多的好处便更是显现出来。
而若是到了收获季节,人多的好处就更是显露无疑。
当然了,人一多,必定有人勤快,有人偷懒,这在后世也是常见的事,这就需要合适的考核机制来配合才行。
眼下小强师属于造反的队伍,四周强敌环伺,老营的青壮肯定没有偷懒的,但若是到了承平时期就不见得了。
不过龙十三依旧坚持施行了这一模式。
因为他知道,在中国古代,每一个王朝,在开国时,都能做到人皆有田,岁有余粮,到了中期则勉强够食,而到了末年,必定会出现土地大规模兼并,农户大多成为佃户的景象。
那时,就不是勉强够食了,稍有不慎,就会饿死,若是碰上天灾人祸,那就是民变的前兆。
这个周期从古至今从未打破。
龙十三不想再踏入这个循环了,虽然只是模拟器世界,但他依旧想尝试一下新的办法。
不过,纵使有这个想法,想要长久地实施下去也并不容易,唐代的府兵制,明代的军户制一开始何尝不是如此?那时还有官产,类似于后世的国有农庄,但到了最后连官产也有人霸占。
于是,光靠简单的“集体农庄”制是不行的,必须还有更妥帖的办法配合才行。
但眼下,显然不是思考这些的时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