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温馨提示:食用野生菌有风险,切勿冒险!”
三个直播间里,不仅是画面里用加红加粗的字体一直在提醒,超管们时不时还会发一句。
这事,得到了云滇当地的支持。
他们最懂菌子的风险。
镜头给了特写,一共五朵菌菇。
伞盖的大小在五厘米左右,带着泥土,看不太清底色,里头的褶皱非常密集。
四五个人蹲在那,或是掰开一点,或是闻闻气味,或是洗去泥土。
直播间里人多,在一堆问号之后,有人做出了正确的解释。
云滇的菌子万万千,里头不乏几乎长得一模一样的。
外表一样,但一个能食用,一个却是剧毒。
比如地下的几朵菌子,这叫火炭菌。
也是统称,包含了好多种类。
能吃的,叫稀褶红菇、密褶红菇,不能吃的,叫亚稀褶红菇。
“亚”,只是多了个字而已,致死率高达70%,在云滇当地,属于中毒最严重的品种,造成多人中毒,多人死亡事件。
由于长相极为相似,哪怕是行家,也会看走眼,一般人基本区分不了,甚至,需要专业人士结合显微镜或是分子生物学才能鉴定。
问题来了,如此相似的菌子,如何区分呢?
官方,或者长辈给出的建议一致。
就是不要采食这一类菌子,从根源上断绝中毒的可能性。
“怎么办?这些都是我摘的。”
李沁很是担忧。
“没事,”杨天文安慰道:“看他们的架势,都辨别的有些吃力,我们搞错了,完全能理解,以后记得,不摘这种就行。”
他丝毫没有不开心,反而觉得是好事。
其中一朵菌子,是自己当做密褶红菇来摘取。
说明镇级识别技巧,并不能横行霸道。
等于提了个醒,先猥琐发育。
李锐正在与几位老师傅沟通,了解着情况。
其他选手倒是没有着急。
这情况属于意料之中,几千种菌子呢。
每年新闻都能看到因为中毒进医院的云滇人。
哦,不对!
他们不是不认识菌子,只是没炒熟。
看到边上的篮子来到1.35kg,多少,都有些心慌。
这才刚开始,就一公斤多了,到底,是有多少?
“经过我们几位老师傅的认真辨别,这六朵菌子里,有两朵不可食用,所以,得减去相应的重量。”
“只有两朵?”
“这玩意儿真挺危险的。”
“要不注意,可能会中招。”
鉴别工作继续,李锐将两种菌子拿给选手们观看,顺便提醒一下,今后看到类似的,就别摘。
在场的基本没有云滇人,体会不到对于菌子那种热爱。
惜命的很,都非常认真地观察。
经过近二十分钟的鉴别,终于有了结果。
选手们咋舌就算了,几个老师傅看到最终的重量,都在鼓掌。
7.04kg。
他们俩一共摘了十八种菌子,具体几朵,算不清楚。
雨后,无人森林,当季。
三个条件,换做随意一个当地人,摘的肯定多的多。
不过,这俩是新手,能有如此收获,超出了预计。
最关键是成功率。
包括节目组,都认为会是一场毒菌子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