宁羽一看,只见一个年岁不大的女生撅着小嘴,和她的母亲争吵着。
许多人也被争吵声吸引了注意力。
宁羽和谢先生望了几眼没在理会,继续聊着。
不过依然能听到争吵声,不时有用餐的人望向那对母女。
最后,母亲迫于旁人的视线,似乎答应了小姑娘的要求,小姑娘拉着母亲的手喜笑颜开的走了。
不过宁羽的心中却有了些许想法。
刚刚虽然没有刻意听,但还是了解了个大概。
小姑娘嫌弃中餐,觉得西餐高端执意要吃。
西餐真的比中餐高端吗?
宁羽并不认可。
“小宁,你怎么看?”谢先生仰头喝了杯酒,低声问道。
宁羽知道,谢先生问的是刚刚那对母女的事。
沉思片刻,宁羽说道:“中餐与西餐各有各的特色,都是各自文明影响下形成的特色饮食文化,谈不上谁更高端。”
衣食住行是构成生活的重要部分。
华夏人用碗筷,西方人用刀叉,都是历史演变下的结果。
在最开始的时候,华夏先人也曾经使用过刀叉餐具,不过之后被淘汰了,也就是说,现在国人推崇的刀叉餐具都是老祖宗玩剩下的。
自古以来华夏都是一个讲究礼仪的国家,奉行以和为贵,在五千余年的历史发展中,华夏一直都十分的强盛,有着良好的文化、经济基础。
金属制成的刀叉属于凶器,在古人眼中,在餐桌上挥舞刀叉是不吉的象征,是充满侵略性的举动。
所以为了满足需求,筷子应运而生。
华夏目前发现的最早筷子是HEN省AY市殷墟出土的铜筷子。《韩非子·喻老》言:“昔者纣为象箸,而箕子怖。”纣王为商朝末期的国君,可见3000多年前的华夏就已经出现象牙筷子。
筷子在先秦时代称为“梜”,汉代时已称“箸”,明代开始称“筷”。
而在古代西方,游牧民族的生活习惯让他们随身带刀,作为主食的牛羊肉在烤熟之后,就用刀具切下来放在面包上进餐。
虽然后来发展成了定居的生活,但是由于中世纪的时代影响,刀具依然被作为餐具使用。
即使后来经历了文艺复兴等,也没有改变。
文明的昌盛与国家的强大安稳,造就了筷子的诞生。
而文明的愚昧与国家的弱小动荡,造就了刀叉这种用餐方式。
现在有许多人,跪久了膝盖都生根起不来了。
甚至觉得觉得国外的月亮都要比国内的圆。
之前在上海,有一家餐馆做了一桌高达30余万的中餐。
账单流出后,国人哗然,纷纷认为不可思议,抨击之声不绝于耳。
但是却对西餐几百上千的牛排等赞不绝口。
可能在他们的思维里,中餐只能是路边几十块一份的廉价品。
中餐止步不前,总是做着那几十万道菜;西餐前途远大,每个月创新几千道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