惊蛰;北宫德阳殿,百官朝会。
刘宏高踞蟠龙宝座之上,望着殿下群臣,忍不住打了个呵欠,却是昨晚与皇后何氏尝试新鲜花样,乐而不疲,睡眠十分不足。
“陛下,国舅爷昨日所奏之事,今儿个却须处理。”中常侍赵忠在汉帝耳边轻声提醒。
昨日入夜时分,侍中、河南尹何进入宫觐见天子刘宏,提及太平道渠帅马元义等人欲在雒阳城中发动叛乱。
刘宏想起何进所奏,眉头一蹙,顿时清醒了几分,“何爱卿,黄巾马元义之事,还要你为各位卿家解说一番。”
因太平道总首领张角以黄天自诩,麾下信众均头绑黄巾作为标志,世人常以黄巾指代太平道。
“臣遵旨!”何进身材高大,面目英挺,闻旨上前一步,朗声道,“各位大人,近日有黄巾信徒唐周迷途知返,揭露贼首马元义勾结中常侍封胥、徐奉,欲在雒阳城中发动叛乱。”
多年以来,太平道所作所为,并无半分顾忌,朝中早有杨赐、刘宽、刘陶等头脑清醒的官员向天子警示,但天子耽于享乐,身边又有十常侍收受黄巾贿赂,为其巧言遮掩,一向不以为意,直至如今。
“封胥、徐奉如今何在?”尚书卢植问道。
他知天子素来宠信十常侍,自然担心刘宏高拿轻放,再次纵容两人。
“昨日闻得唐周密报后,何某亲自带兵包围马元义住所,捕获黄巾贼首马元义及以下千余人。”何进双目炯炯,环视殿上同僚,“又查获封胥、徐奉通贼书信,星夜入宫奏告陛下,三贼如今已下到天牢之中!”
何进因妹妹何氏而得以入仕升职,多年来难被外朝官员接纳,一直想要做出一番功绩,不让卫青、邓禹、梁冀等前辈专美于前。
数年前夏育、田晏、臧旻三将北征鲜卑之事,表面上是中常侍王甫等人的手笔,实则背后亦有何进的身影,不料功败垂成。
如今黄巾贼欲在天子脚下叛乱,被他提前侦缉查获,自是一件大大露脸的功绩,不由神采奕奕,意气风发。
“马元义等人罪大恶极,理当车裂于市!”侍御史刘陶慨然道,“臣恳请陛下同时颁旨,捉拿黄巾贼首张角、张宝、张梁兄弟三人,以正天下视听!”
“准奏!”刘宏表现难得一见地爽快。或许因为此次变生肘腋,差一点在自家的眼皮底下被人起事偷袭,他亦难免后怕不已。
“何大人此番成功阻止黄巾贼叛乱阴谋,老臣以为该当重赏!”司徒袁隗出列奏道。
“何卿家公忠体国,任事谨慎,可晋为慎侯。”刘宏显然早有准备,闻言当即宣告,“另拜何卿家为大将军,统领天下兵马,围剿黄巾反贼!”
自武帝时期卫青以来,县侯、大将军几乎为皇后父兄的标配职位,殿上群臣对此并不意外。
“臣领旨谢恩!”何进躬身上前,双手长揖。
“如今黄巾贼起,人心思安。”中常侍吕强在天子一旁躬身道,“臣奏请陛下解除党锢,以拢天下士人之心!”
“准奏!”刘宏略一沉吟,颌首道。
桓帝延禧九年(公元166年),因天子包庇中常侍作恶,激怒外朝大臣,太尉陈蕃、河南尹李膺等人联合太学士子、地方官员上书干政。
中常侍赵津、侯览等趁机诬告士人结党,桓帝一怒之下,免陈蕃之职,收李膺等人入狱,此为第一次党锢之祸,于次年大赦解禁。
建宁(公元168年)元年,刘宏登基,陈蕃再次出任太尉,与大将军窦武、司徒胡广共同执掌朝政,因不满中常侍曹节、王甫干涉朝政,背着天子密谋诛杀宦官一党。
不料却被曹、王两人发现,遂假传圣旨,调西北名将张奂“平叛”,窦武、陈蕃先后被杀,由此引发第二次党锢之祸。
至熹平五年(公元176年),因永昌太守曹鸾上书为“党人”鸣冤,要求解除禁锢,惹怒天子刘宏,党锢范围扩大,波及天下士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