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调整作战计划之前,张敬达和史匡懿等将领已经数次观看过晋阳书院出来的年轻参军们,围绕着一幅面积巨大的沙盘,对作战计划做着各种推演。得到的结果让张敬达感到很失望,因为大多数的结果都认为如果强攻阳平关,遭受失败的可能性很大,最坏的结果是他的数万大军被赶出陈仓道以北。
这个结果是张敬达无法承受的。
因为在出征前,在朝见天子时,皇帝已经很明确地告诉他,这次出征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打通与蜀地之间的交通,并不是攻取兴元。虽然大军出征时一直是打着讨伐兴元的旗号,但那也只是愰子。
在失望过后,张敬达还是接受了这些“参军”们的建议:在攻取阳安关和武休关之后,由攻转守。
这是目前最好的方案。
行营参军这相当于是一个幕僚谘询机构——在参谋制度并未成熟之前,李岌并不想让这些参军们干涉到主将们的决策,所以并没有赋予这些“参军”更多的权力。本身参谋制度就是为了制约将领们的权力而产生的,现在如果施行,会引起很大的动荡。
不过有些事情却在推行了,比如装备和后勤,包括粮饷的发放已经开始慢慢从统兵主将的手里夺离出来。在军中,从装备到钱粮都是由统兵将领们说了算,这才是造成唐末五代武夫当政的最根本原因。
当兵领饷的,吃谁的饭,自然是要为谁卖命。
在史匡懿通报完军情后,张敬达即命索自通与唐景思率军沿嘉陵江南下,攻阳安关及金牛镇,李彦玮所部取武休关,自率本部军马直趋西县阳平关。
张敬达率军至阳平关,见南军防守严密,早有准备,遂退兵三十余里,在沮河口安营扎寨,并开始修筑军城,准备与南军长期对峙。
张筠亲守西县,却闻阳安关、武休关告急,无奈手中只有万余兵马,却被张敬达所牵制,无暇派军相救。等到李从珂率部赶到,那武休关和阳安关尽为北军所夺。
李从珂抵达西县,即率军往攻北军军寨。张敬达命各军紧守营寨,并不与之交战。李从珂尝试进攻几回,见张敬达将军城构筑得十分坚固,也是无可奈何。他本是骑军大将,对于在蜀地山林间作战并无经验,也怕损失巨大,又见四周山势险峻,草木茂盛,又恐被北军乘隙袭营,也是退回西县驻扎。
自此两边相拒,也不交战,就一直这么对峙着。
北军控制了通往蜀地的道路后,正在魏地的李岌闻报后,即命孟贻范率商队入蜀,贩卖布匹、牛羊到蜀中,换回丝茶等商品。又因董璋势弱,暗中给东川售卖武器、甲具和铁器,以增强东川军力,以牵制孟知祥势力的扩展。
孟贻范原来已经不太受孟知祥所看重,现在成了朝廷在成都的使臣。孟知祥生性谨慎,不原公开与朝廷反目,对于自己的这位长子又重新重视起来,以便有事的时候,好在与天子中间替自己转圜……